目前分類:氣功相關 (12)
- May 15 Mon 2017 07:44
南老師說:善行功德與禪定工夫
- May 14 Sun 2017 05:01
請問一下 什麼是冥想 如何冥想?簡單的
對版主所言之情形,我個人以前也是一個容易緊張的情形,也經過許多有經驗的長輩教導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。那就是以呯吸調息法來讓緊張的情緒先靜下來。但對自已一定先要有自信,例如明天有事先將要事如何處理大慨擬定,就不要在放心上。否則會越想越鑽牛角,自然睡不著。冥想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找一處清靜位置,坐下平靜心後,先長長深呯吸,大大的吸入,慢慢的呯出。之後就慢慢的吸,慢慢的呯。吸的時候注意心跳,默數一,二,三......。呯出的時候也是默數一,二,三,....的秒數(記住:配合心跳如讀秒數)。直到一分呯吸大概四或五次,如此就能平靜下來,日後什麼都不去想心中靜自然進入冥想。參考吧....
本文出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41204000015KK04891
- May 13 Sat 2017 02:36
因為自己的不小心,禪修課靜坐時手機響起?
同修禪坐手機響起必然擾亂清修,當然要負上因果責任,
這要看你用多少功力去化解,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空掉,
別以為空掉就是不去想它,誦經念佛坐禪來懺悔較為實際空掉,
不要有未來世會有精神方面的小問題之類的這樣想法,
這樣的想法反而會帶來暗示作用,種入八識田,不該思之,
多誦般若心經即可化解,越誠信越高效。
引用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324000010KK10089
- May 12 Fri 2017 02:26
自己在努力研究靜坐氣功,想穩定心性,但信心動搖?
- May 12 Fri 2017 02:26
自己在努力研究靜坐氣功,想穩定心性,但信心動搖?
- May 11 Thu 2017 08:45
為何 "在動態中 修習禪修" 是一種最容易達到 "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" 的好方法呢?
禪修時先從身念處開始練習專注力,以身體的一舉一動為所緣,念住所緣,有覺有觀,如實的觀察覺知當下的過程,如實覺知五蘊的變化,不加油添醋,不管生起多少妄想妄念,只將注意力放在所緣上,保持一段時間後自然能輕安,而達到禪的狀態。
一開始學習禪修,就練習從生活(動態)中觀察自己,自然的漸漸就可培養出生活中覺知觀察的能力,一舉手,一頭足都練習覺觀,將來很可能在任何言行舉止上,自己都會有覺觀能力,自然的就........"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"了。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1201151601AA12aL4
- May 10 Wed 2017 16:32
禪定的實修是要怎麼做?
- May 09 Tue 2017 18:59
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?
離了世間不會有煩惱,也不需要佛法了,所以,這句話的真正意義在指出:
佛法,是有立論的方法、而且是可被實行的,如果脫離世間覺去談,那只是玄談、空談
那麼,所謂的禪修,不管您在順境、逆境都能有實際的方法、修養而讓自已不起貪、瞋、痴
才不會發生「躲在深山平靜得像大師,到了菜市場吵架像白痴」這種情境
- May 07 Sun 2017 01:03
感恩妙禪師父給予的妙法
- May 06 Sat 2017 06:44
空性是【沒感覺的快樂】還是【知苦樂受】
- May 05 Fri 2017 01:13
最近身體這裡痛那裏痛,醫生也檢查不出什麼,工作壓力又很大,想知道有沒有不用吃藥讓自己慢慢好的方法?我自己是有聽過冥想、打
如果是類似療法的話
可以看看《啟動體內神醫:自癒力》這本書哦
作者是吳珮琪博士
簡介:
在本書中,吳珮琪博士以專業素養與獨到見解,教導大家改變對疾病的認知,提倡「不吃藥、不打針」來調整身體,幫助讀者以最自然無害的方式,強化自身免疫系統、喚醒人體與生俱有的自癒力,輕輕鬆鬆遠離疾病威脅。
吳珮琪博士用簡單、易學的功法,不受時間、地點限制,輕輕鬆鬆做好健康運動。
- May 04 Thu 2017 01:35
靜坐冥想的一些問題?
1、靜坐不會起火,請放心。以下原理跟靜坐的原理是相同的供你參考: 煩惱的起因大都是心被自已的思緒給沾黏住,產生後續的貪瞋癡等念頭,此時易產生幻覺,嚴重會導致思覺失調。因此當我們的心被沾黏住時,此時必須把我們的心給抽離出來,讓心置於當下的覺知覺察裹,心如何覺知覺察呢?
(1)視覺:運用你的視覺去覺知覺察當下的影像,看清楚它,不去分別它
例如覺知影像的形狀(如工作的細節動態),不用去分別批判
(2)聽覺:運用你的聽覺去覺知覺察當下的聲音,聽清楚它,不去分別它
例如覺知聖號的聲音(或聽演說),不用去分別批判